你以性命相托 我必奋力一搏
发布时间:2016-07-18 浏览: 次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中心张宏考教授抢救危重心血管病患者纪实
这是一名61岁的女性患者,半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症状,在当地医院做冠脉造影提示前降支、右冠病变,刚开始,家属对病情认识不足,总觉得患者精神状态很好,吃饭睡觉都没有影响,病真有那么严重吗?于是没有进行及时治疗,半个月前心绞痛症状明显加重,轻微活动或者有时静止休息时也会出现心绞痛症状,而且三天前还晕厥一次。患者经过多方打听和别的患者推荐慕名找到了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中心张宏考教授。当造影结果出来时,张教授就傻了眼,除了以前造影发现前降支、右冠病变以外,左主干开口90%狭窄。根据病情判断,张教授告知患者家属,要么介入治疗,但风险极大;要么立即转去西安开胸搭桥,要么保守治疗,但患者可能随时死亡;在患者家属得知开胸搭桥创伤、风险及费用极大,而且桥血管只能用十年左右,集体决定孤注一掷——介入治疗。最终,经过积极准备,历时1个多小时的急诊手术,手术室传来了热烈的掌声,手术完美结束,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术后,我问张教授,这个患者病情这么危重,这么大的风险为何敢接?张教授说道:这样严重的左主干病变患者,而且病变不稳定,随时可能发生猝死,而搭桥风险太大,主要看家属的意见,如果他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支架是当务之急,医者应有所担当。综合患者的年龄及其他指标,支架还是很有希望的,我们还有努力的空间。医学本来就是一个结果不确定的过程,同样的疾病,不同的患者,使用同样一种药物和治疗方式,结果可能不一样。医学的自然规律也是伴随着很多不确定性,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也可以归结为风险。但真正的风险往往不是来自于疑难复杂的疾病所发生的意外,而是发生于提前对风险认识不足。
手术次日,张教授查房时该患者正在活动,张教授问她感觉如何。她说:“很好,胸口感觉畅快多了,再也没有胸痛、胸闷的症状,能有今天,是你们给了我一次生命”。张教授说道,这是你的家人争取的机会,你们以性命相托,我们唯奋力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