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人性*道德*责任
发布时间:2010-03-09 浏览: 次
这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的高才生,在其博客《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中记道:“老师,你为什么不先把我们带出来呀?”,“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老师也是普通人,遇到危险时,保护自己是人的本能,正象5•12当天我们多数医护人员一样,第一反应就是逃生,但我们的医务人员很快就角色回归,他们明白:我们除了是一些普通的人,我们还是医生、护士、医务工作者,无须任何命令地投入了病员的抢救和疏散。逃生、避险是本能,也是人的本性,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全社会成员都忘却了责任、义务、道德甚至良心,即便是灾难后留有一条性命,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范美忠所追求的这种自由和公正,以自我为中心,抛弃了亲情、友情和人的社会学属性;抛弃了责任、信任和尊重,是极端的自由主义;另外,做为一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家长把孩子交给你,你连起码的监护责任都没有了吗?就是在西方国家,法律也规定:公职人员在灾难发生时就是服务人员,有责任和义务组织其他人员避险,这是起码的岗位责任要求和职业道德规范!
不久前从电视上看到,年仅9岁半的林浩,在映秀镇渔子溪小学倒塌之后,从倒塌的走廊上背出了两名昏迷的同学,而他在救同学时也受了伤,当记者采访他明知有危险为什么还要回去救同学时,他说:“我是班长!”,我们不禁要问?范美忠不知道自己还是老师吗?
如果我们的国家,都养了范美忠这样一些“自由和公正”的崇拜者,还谈什么崛起呢?如果在地震来临之时,我们的医务人员置病人于不顾而逃生,那医院还能继续生存和发展吗?一个9岁半的小孩都知道当班长的责任和义务,难道范美忠不知道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吗?因此,无论任何人,只要你生存在社会上,就该明白人性与道德、责任的关系,让生命更加精彩。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是患者托付生命的地方,地震来临之时,我们的医务人员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责任感、自觉性……“守护生命、严防死守“,这也许就是一院人在灾难中人性的闪光和升华、是道德和责任的展现,令我们为之自豪!“灾情就是命令!” “当灾情来临之时,我们与患者同在!”它将成为医院文化的重要元素而传承。( 胡军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