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开展3D打印技术辅助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发布时间:2014-10-22 浏览: 次
患者姚某某,男, 54岁,左髋关节疼痛、跛行50余年,加重伴行走困难5年。于2014.10.10就诊于我院。入院时患者已丧失行走能力,肢体移动时非常痛苦,生活不能自理。入院查体发现左下肢肌肉萎缩,左下肢较右下肢短缩约40mm,左髋关节活动严重受限。入院诊断为:左侧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我院雷文黎主任医师查看患者后组织科室讨论,决定采用目前最先进的3D打印技术辅助全髋关节置换,经过精密术前准备,于2014.10.16在腰麻下行“左侧髋臼重建,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历时1.5小时,术程顺利。术后第3天患者借助助行器下床行走,术后复查X线片假体位置良好,软件测评双侧髋臼中心相差1.2mm,达到非常精确程度,此手术已达咸阳市领先,省内先进水平。雷文黎主任是我院引进的高端学科带头人,现任我院骨科中心主任,骨三科主任,山东泰山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咸阳市突出贡献专家,咸阳市十大科技人才,咸阳市十佳医生,咸阳市劳动模范,从医30年,承担或完成市级科研成果7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擅长关节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在成人DDH、老年转子间骨折的关节置换手术方面已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是因髋臼先天发育缺陷所导致长期生物力学的异常而逐渐出现股骨头脱位、负重区软骨退变及股骨头局灶性坏死、严重骨关节炎的一种疾病。对于中晚期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功能,治疗上首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最佳的重建方法是在真臼处重建髋臼中心,恢复髋关节正常生理功能,同时恢复下肢长度和外展力臂,但在真臼处重建难度较大,定位比较困难,与髋关节畸形、缺少外侧骨质支持以及髋臼周围骨质增生有密切关系,此外,即使在真臼处重建髋臼中心,如髋臼不能充分中心化,髋臼杯上移或外移同样会导致假体松动。因此,准确重建髋臼中心是保证假体远期稳定的关键因素。
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就是外科手术的导航,它属于一种间接利用,通过CT扫描把人体骨骼组织在计算机里重建,建立三维模型后,通过3D打印出来,可以作为医生制定手术方案的手术导航模板,使手术个性化、精准化,做到量体裁衣。我院骨三科,在咸阳市率先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实施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即将患者健侧髋关节CT数据利用镜像技术在计算机上还原患侧髋关节原本正常结构,测定患侧髋关节真臼中心,然后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患侧真性髋臼中心定位模具,帮助术中进行精确的髋臼中心定位。使手术误差在1-2mm之间。
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是因髋臼先天发育缺陷所导致长期生物力学的异常而逐渐出现股骨头脱位、负重区软骨退变及股骨头局灶性坏死、严重骨关节炎的一种疾病。对于中晚期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功能,治疗上首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最佳的重建方法是在真臼处重建髋臼中心,恢复髋关节正常生理功能,同时恢复下肢长度和外展力臂,但在真臼处重建难度较大,定位比较困难,与髋关节畸形、缺少外侧骨质支持以及髋臼周围骨质增生有密切关系,此外,即使在真臼处重建髋臼中心,如髋臼不能充分中心化,髋臼杯上移或外移同样会导致假体松动。因此,准确重建髋臼中心是保证假体远期稳定的关键因素。
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就是外科手术的导航,它属于一种间接利用,通过CT扫描把人体骨骼组织在计算机里重建,建立三维模型后,通过3D打印出来,可以作为医生制定手术方案的手术导航模板,使手术个性化、精准化,做到量体裁衣。我院骨三科,在咸阳市率先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实施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即将患者健侧髋关节CT数据利用镜像技术在计算机上还原患侧髋关节原本正常结构,测定患侧髋关节真臼中心,然后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患侧真性髋臼中心定位模具,帮助术中进行精确的髋臼中心定位。使手术误差在1-2mm之间。
患者术前X线片
患者术前CT重建影像
利用3D打印技术重建的正常髋臼、缺损髋臼及髋臼中心定位磨具
借助3D打印磨具术中定位髋臼中心
患者术中髋臼重建及术后X线片,经放射科计算机软件测评误差仅1.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