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成功完成我院首例肠道支架置入术
发布时间:2012-11-29 浏览: 次
患者***,女,55岁,农民,于2012年11月09日因"间断血便伴消瘦2年余"门诊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血便,量少,与大便混合,伴里急后重及下坠感。来我院检查,诊断:直肠癌肺转移。在我院给予全身化疗9次, 1月前患者诉有左下肢疼痛不适,拍骨盆片考虑理性骨折(转移瘤多考虑),行腹部B超示肝内实质性偏低回声肿块,肿瘤、性质待定,双侧附件区实质性偏低回声结节,肿瘤,性质待定,给予对症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1周前患者腹胀、腹痛症状较前加重,3天来进食少量流食,未通气、通便,为求进一步诊治,前来我院,遂以"直肠癌多发转移"收住入院。入院后行腹部立位片提示:肠梗阻。经胃肠减压,通便灌肠后患者症状减轻不明显,复查直肠镜示:直肠Ca,距肛门口约13cm处可见环周狭窄,质脆、触之易出血。经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给患者行肠道支架置入术。于2012年11月14日由魏义胜主任医师,秦光明、王小艾医师合作在介入科顺利行肠道支架置入术。术后当天患者自感腹胀、腹痛消失。术后第4天复查肠镜提示支架位置良好,扩张充分。患者目前已经出院。
下消化道癌性梗阻的治疗一直为临床医生所困扰,尤以结直肠癌恶性梗阻为常见。近年来,肠道内支架置入术解除下消化道恶性梗阻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的关注。经内镜介入治疗消化道狭窄、梗阻性病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技术,作为一种微创方法,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为传统手术不治或难治疾病开拓了新的治疗途径。过去多需要手术治疗,但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风险大,效果较差,并且由于术后人工肛门排便,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结直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主要用于以下两个方面:①临时性治疗:可先置入金属内支架于肠道梗阻的部位以引流粪便而解除梗阻,同时做好肠道准备和改善全身状况,然后手术切除肿瘤而避免了结肠造口术,同时降低手术死亡率,解决了肠道梗阻患者二次手术的问题,同时降低了手术费用。②姑息性永久性治疗:对于肿瘤广泛转移或全身情况太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支架本身就是姑息性永久性治疗,避免了患者人造肛门的痛苦,使患者能够进食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易为患者接受,即可以为失去外科手术机会的晚期肿瘤患者提供姑息性解除肠腔梗阻的治疗机会。禁忌证:对结直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患者,除了狭窄段弯曲多或特别长或因病变位置高支架推进器难以达到外,无绝对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