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护患矛盾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3-08-31 浏览: 次
护理人员每天和患者打交道,免不了会发生一些矛盾。若不能及时化解,不但会影响正常的护理秩序,也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在此总结一下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护患矛盾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供大家参考。
因服务态度引发护患矛盾 随着优质护理的开展,因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的护患纠纷已明显减少,但仍有部分护士在工作中使用服务忌语,不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导致患者误解而引发矛盾。在此提醒,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要态度和蔼,说话语气要和缓,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诊断、用药都要心中有数,确保能够准确回答患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当自己确实不明白时,应向患者讲明,待了解清楚后再告知。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如调换床位、更换输液部位等尽可能满足。
因费用问题引发矛盾 这类问题目前相对较多,当护士向患者催款时易引发矛盾。当患者对费用产生疑问时,护士要耐心解释,必要时询问有关科室。
因晨间护理引发矛盾 晨间护理是护士每天要做的最辛苦的工作之一,也容易引发矛盾,危重患者、大手术后患者、夜间睡眠不好的患者都是引发矛盾的对象。进行晨间护理时,护士可以将患者床单位整理舒适平整,同时询问患者睡眠、饮食及病情恢复等情况。
因实习生单独操作引发矛盾 有些护士工作不负责任,让实习生单独进行操作,因操作失败招致不满而引发矛盾。要求带教老师与实习生一起进行每一项操作,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实习生胆量,提高操作成功率,也能增加患者的信任。一旦操作失败,老师应向患者道歉,并亲自完成操作。
因护理人员少引发矛盾 临床上普遍存在护士数量不足的问题,当科室比较忙,同时有几个患者需要更换液体或做其他处置,而护士不能按时赶到时,非常容易引发矛盾。针对这种情况,护士长要统筹安排科室工作,适时增减值班人员的数量。
因滴数和瓶数不准确引发矛盾 按要求,护士应把患者输液的总量、药名、剂量都书写在输液卡片上,每次更换液体时签名。但仍有护士更换液体后不签名或当天医嘱更改后未告知,也没有把输液卡片上的治疗改正过来,或填写输液卡不认真,致点滴速度不准确而引发矛盾。在操作前、中、后,都要认真做好查对,每次更换液体都要详细记录在输液卡片上并签名,随时查看患者输液部位是否渗液、有无肿胀、点滴是否通畅,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等。
因再次置管引发矛盾 疾病治疗中常放置各种管道,患者自感不适易自行拔出,而病情需要再次置入时易引发矛盾。护士要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各种管道的作用、不慎拔出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及再次置入带来的痛苦,使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每天查看管道是否通畅、扭曲,及时更换管道口的敷料、胶布,及时调整管道的位置,准确记录出入量。
因伤口敷料更换不及时引发矛盾 因医师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未及时更换伤口敷料,患者认为是护士未向医师反映而对护士不满意。遇到这种情况,护士应接受患者意见,并及时向医生反馈,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
对诊断治疗不满意引发矛盾 当某些疾病诊断不清楚、刀口愈合不良、晚期治疗效果不满意时,患者或家属往往存在不满情绪,当护士话语不当或操作失败,就成为患者或家属发泄不满情绪的对象。遇到这种情况,护士要及时向护士长反映,提醒所有的护士注意,更加严格做好每一项护理工作。